
創作的旅程
2023 Sep 20 電子報系列
說到創作 我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是寫作
我以前很喜歡看小說,或特定某些作家的著作
而後來我漸漸地發現 創作不只有文字上的表達
還有表演藝術 例如:相聲 戲劇 實境秀…等非文字的呈現方式
這些才華洋溢的創作者
用他們的作品
為這世界不斷的增添繽紛與色彩
並且藉由創作與世界對話 甚至影響世界
這就是我對創作的看法~
2022年4月
我算是真正的開始了自己的創作旅程
我產出了30場直播6場讀書會以及1場講座
各種絞盡腦汁與極限壓線產出成了我每天的基本菜色
創作辛苦?
說不會太矯情 但至少還活著XD
那為什麼要繼續呢?
因為很爽! (先澄清我沒有抖M屬性…)
咳~說點正經的!
如果真要我說出這段旅程給我帶來的收穫~
我會認為主要有兩個
探索事物的底層邏輯
對我來說每次的創作過程就是一次次的深度探索
將腦中的既有知識經驗,
透過自己的思路
構築架構
編織其脈絡
並將想法融入其中
過程中 就像一個鐵匠一樣
一槌一槌的將胚胎捶打成我想要的形狀
為什麼要這樣敲?
這角度會不會太偏頗?
這力道合適嗎?會不會太用力?會不會壞掉?(!?)
藉由這樣的提問~ 搥打的不只是我的創作
也深度淬鍊了我自己~
另外創作需要素材
資料的蒐集
讓我有機會從更多元的角度理解事物的底層邏輯
像我的職業是一位營養師
以前我會認為體重控制不佳
絕大多數的原因來自於多吃少動
熱量攝取多餘熱量消耗所導致
營養知識不足以及自制力不夠
是我對這類個案最常下的結論
當我藉由創作過程接觸心理學領域後
我明白了
食慾的無法控制
除了自制力外 還有更多的原因
人會因為心理的需求吃東西~
會因為情感上的思念吃東西~
會為了合群吃東西~
其他像是壓力,睡眠不足也會造成影響
一個問題的背後
絕對還有著千絲萬縷的其他因素
當我們能探究事物的底層邏輯
因與果的關聯就不再會全然的推給命中注定
思想的火花與深度交流
在現代社會喜歡聽重點 越快越好的氛圍下
人要好好的體驗深度交流
已經是不容易的事
幾乎只剩下透過創作的交流才有辦法體驗
每個創作都是作者本身在當下對於事物的理解與想法~
這些作品可以超越時空背景影響從未見面素昧平生的人
我認為作品的好壞不在於
文辭是否華麗動人
也不在於傳達的思想是否精深卓越
而在於作品是否觸動內心
特別是人在生命的旅程中碰到沒有標準答案的困境時
無意間透過作品產生共鳴時
會有一種
阿! 原來也有人有類似的困境 ,
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面對過這樣的事
原來~我並不孤獨
也只有在這時候 能沖刷掉一些身處繁華世界的孤獨感
稍稍分享一下曾經帶給我觸動的創作內容
李敖《只愛一點點》
不愛那麼多,只愛一點點,別人的愛情像海深,我的愛情淺。不愛那麼多,只愛一點點,
別人的愛情像天長,我的愛情短。不愛那麼多,只愛一點點,別人眉來又眼去,我只偷看你一眼。
村上春樹《挪威的森林》
不要因為寂寞隨便牽手,然後依賴上,人自由自在多好,縱使漂泊,那種經歷也好過牢獄般的生活,
所以我刻意不讓自己對網絡太依賴,對失去的人也保持淡然的態度,數千個擦肩而過中,
你給誰機會誰就和你有緣分,縱沒有甲,也會有乙。
侯文詠《請問侯文詠: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》
我們都是來學習的。很多時候,那些讓我們感到難過、挫折的,
正是我們那些沒有學會怎麼面對的事。
正因為沒有學會,生命才能用不同的面貌,給我們同樣的功課。
正因為沒學好、沒學會,煩惱、痛苦才有機會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在我們的生命中重複。
也許是這樣曾經被幫助過的契機
讓我從以前一直有念頭
想將這份共鳴與自己的想法和故事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。
透過作品的傳遞
期許產生交流與火花甚至是傳承
但這樣的想法一直因為內心覺得有些自不量力而作罷
後來使我轉念的原因 如同在起點裡面所提到的
回饋帶來了力量與動力,火把被傳遞了回來
我翻身上馬 帶著火把 踩著達達的馬蹄聲
繼續踏上這充滿挑戰和冒險的旅程